1、燒水或者煮食物時,噴出的水蒸氣比熱水、熱湯燙傷的更嚴重。因為水蒸氣變成同溫度的熱水、熱湯時要放出大量的熱量(液化熱)。 2、用砂鍋煮食物,輸入煮好后,讓砂鍋離開火爐,食物將在鍋內繼續(xù)沸騰一會兒,這是因為砂鍋離開火爐時,砂鍋底的溫度高于100°C,而鍋內食物為100°C,離開火爐后,鍋內食物能從鍋底吸收熱量,繼續(xù)沸騰,直到鍋底的溫度降到100°C為止。 3、用高壓鍋煮食物熟的快些,只要是增大了鍋內氣壓,提高了水的沸點,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溫度。 4、夏天自來水管壁大量“出汗”,常是下雨的征兆。自來水管“出汗”并不是管內的水滲漏,而是自來水管大都埋在地下,水的溫度較低,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水管,就會放出熱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。如果管壁大量“出汗”,說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較高,濕度較大,這正是下雨的前兆。 5、冬天水壺里的水燒開后,在離壺嘴一定距離才能看見“白氣”,而緊靠壺嘴的地方看不見“白氣”,這是因為緊靠壺嘴的地方溫度高,壺嘴出來的水蒸氣不能液化,而距離壺嘴一定距離的地方溫度低,壺嘴出來的水蒸氣放熱液化成小水滴,即“白氣”。 6、油炸食物時,濺入水滴會聽到“叭、叭”的響聲,并濺出油來,這是因為水的沸點比油低,水的密度比油大,濺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溫沸騰,產生的氣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發(fā)出響聲。 7、當鍋燒到溫度較高時,撒點水在鍋內,就發(fā)出“吱、吱”的響聲,并冒出大量的“白氣”,這是因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,并發(fā)出“吱、吱”的響聲。 8、當湯煮沸要溢出鍋時,迅速向鍋內加冷水或揚起湯,可使湯的溫度降至沸點以下,加冷水,冷水溫度低于沸騰的湯的溫度,混合后,冷水吸熱,湯放熱。把湯揚起的過程中,由于空氣比湯溫度低,湯放出熱,溫度降低,倒入鍋內后,它又從沸騰中吸熱,使鍋中湯溫度降低。 |